今天和老板聊开源,感觉中国人主导的开源项目做国际化,单讲产品的能力达到世界一流的有很多,但是到社区建设就差了一大截,再到做标准做生态就几乎没有了。一方面和语言文化以及做事方法差异有关系,另一方面和对中国的区别对待也有关系。反而像是
DeepSeek 这样闷头把工作做得及其踏实然后突然来一个大的,可能是一个更符合文化的做法。

上面这段其他人提到的,个人感觉的确符合目前实际,也是一个符合我们现状的实践方式。

On loyalty to your employer

本文讨论了对雇主的忠诚问题。作者反思了自己在科技行业的经历,发现同事们经常夸赞自己的雇主,但最终还是会跳槽。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交易性的,雇主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员工的福祉。
作者的父亲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 30
年,这让作者感到惊讶。作者认为,这种长期的忠诚是因为雇主和员工之间建立了信任和尊重。作者列出了四个标准来评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为之工作:是否支付合理的工资、是否对员工友善、是否财务稳定、是否愿意尝试新事物。
作者强调,员工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公司的宣传所迷惑。公司可能会提供很好的福利和环境,但最终还是会把利润放在首位。作者建议员工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公司的利益。同时,作者也提醒员工不要牺牲自己的关系、精神健康和尊严来满足公司的要求。
最后,作者引用了父亲的话,强调了家庭和朋友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员工应该保持健康的工作生活平衡,不要过度地投入工作,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人和事。总的来说,本文呼吁员工保持独立的思考,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优先事项,不要被公司的宣传所左右。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职业道德和操守必须遵守,但不意味着是给公司“卖身”,特别是公司里的人和事能早远离就早点脱离,bullshit job 说的没错的。

人到中年怎么进步?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很多社交都是无意义的社交,社交本质是利益交换,自己的实力如果不够强,认识再多的人都没用,因为自己对别人没什么价值,别人也不会和你交换什么。
不要忌妒,不要比较,不会悔恨。为什么?一切的内耗都源于最开始的起心动念,当年起心动念去揣测别人的时候,别人并不会为你改变,但是你却花了很多自己宝贵的时间在内心中内耗,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也是最宝贵的东西。而人性,只有你非常强大的时候,他们才会尊重你。
不要迷恋奉承和成就,中国人的人性是,喜欢造神,也更喜欢亲自推倒神,看神倒塌。中年以后,认真搞钱,踏踏实实做事情,保持低调,只和最重要的几个人沟通。这就是余生的福报。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保持内心的平静,认真搞钱,早日脱离无聊的人和事以及无趣的职场,不要内耗。

附上,一些简单的思考:

  • 是不是尝试以后每天早上起来在咖啡店或办公室(考虑去咖啡店需要每天点咖啡哈 :))读书,45 分钟以内,纸质书带上纸和笔。
  • 技术方面的文章少了,后续有意思的文章会补上。

标签: none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