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文摘 08042025
周末回老家,走的早上匆匆忙忙忘了带电脑,所以延迟到今天发。
研发了八年基础软件,57 岁的我在 AI 时代迎来了千亿机会
我自己带着团队一路狂奔,唯恐被 Siemens, Schneider, GE, Aveva 这些工业软件巨头抢了先机。在亚强、胜亮、潘魏、王旭、丁博、元湃、营昭等几十位研发同学没日没夜的努力下,终于在 7 月 29 号发布了 TDengine IDMP 第一个正式版本 1.0,大家都可以用容器或虚机免费下载体验,而且为降低体验的门槛,我们同步推出相应的免费云服务。让我特别骄傲的是,涛思数据是全球第一家推出“无需提问,直接用 AI 自动生成可视化面板、生成实时分析任务”的公司。
这个岁数还能有这么热情的投入,还能有这么好的机会,都是一直折腾的结果,值得学习和看齐,看看自己一事无成,天天为了公司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扯淡折腾。
技术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 太追求完美: 觉得别人做的都效果都不如自己,所以不肯放弃完美,导致团队没有机会获得锻炼
- 太聪明了: 太聪明,所以思考事情会特别超前,但是团队跟不上自己进度的时候,就会有点抑郁
- 重点不突出: 脑袋里想做的事情太多, 方向上有点不突出
很多事情自己不做并不代表不完美,反而会给团队巨大的锻炼机会,就像山姆说的,只要别人上心了,团队的力量超乎你的想象
不止创业,对于技术管理者,也是非常好的建议,敢不敢放手,如何放手,以及完美和有些问题之间的平衡,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平衡。
王小利:十年不上班也没有焦虑,说不定还会成为脱口秀大王 | 谷雨
我本身是那种充满希望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会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不太擅长焦虑。我妈也不会焦虑,就是很自然、很单纯地爱我,没有什么要求,也不需要我做什么来让她骄傲,我感觉我存在她就很骄傲了。我觉得焦虑是不是后天学会的?成长过程当中没有人教过你,长大了也很难学会。
我最近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别的父母可能会有“如果你考试成绩差,你这辈子就完了”“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之类的说辞。我没有听我爸妈这么说过,也没有人这么教过我。当我知道有这回事的时候,我已经知道那是错的了。
我爸以前会努力把我调到县城里的好学校,但是他没有在成绩上对我提出过要求。在我们家,做错了事儿,只要你承认,就不会受到惩罚。小时候我很多同学考差了,就会自己把成绩改掉,再让父母签字。我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要改成绩?他们说,因为考差了回去要挨打。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老师和家长也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但是我从来不会做这样的事,因为我考差了也不会受到惩罚。
后来我都已经上大学了,我爸听同事说才知道,其他高三学生回来还要学习,因为我只要回到家就不学了。他们的教育有个好处是导致我特别爱学习,我到现在依然很爱学习,很爱看书。因为我一直是凭兴趣在学习,学新知识我很开心。
在公园就不想事了,就放空,会觉得很幸福。一般都是待一个下午,待到吃饭的时候回家吃饭,有时候天气好,就看完日落再回去,公园的小孩就很舒展,地铁上的小孩就很容易哭闹,因为他就知道哪是好地方。他们脑子还没长明白,是凭身体感知来感受这个世界的,天然地知道接近大自然更舒服。
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到底那种生活是对的,那种是错的?到底人该活成什么样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我没答案,最起码一点就是别犯罪,做个善良的人,开心不开心都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一切别夸大,人总归会活成自己该是什么的样子,也许活与不活也是自己的选择。
一文看懂“提示词” vs “提示词工程” vs “上下文工程”
如果没理解这些概念也没关系,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写提示词就够了,要开发 AI 应用才需要考虑提示词工程去不断优化提示词,要开发动态的 AI 智能体才需要去搞上下文工程为 AI 的上下文窗口填充恰好的信息。
- 提示词: 发送给 AI 的问题或者指令文本
- 提示词工程: 系统化地设计、测试、优化提示词的过程。
- 上下文工程: 为大语言模型提供恰当的上下文、帮助模型高效完成任务的科学和艺术。
学习 AI 中,上下文工程,也推荐一下这个 github repo: Context engineering is the new vibe coding - it's the way to actually make AI coding assistants work. Claude Code is the best for this so that's what this repo is centered around, but you can apply this strategy with any AI coding assistant!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