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观影

  • 深夜食堂:东京故事 E04(日韩,物理大神,还债的韩国女生)/05(麻将大神,可怜的孩子,女人)/06(蔬菜店老板的故事)/07(啃老的故事,一人火锅)/08(女优的故事)/09(哥俩好,火腿肉饼)/10(跨年,荞麦面):暖
  • 戏台:推荐,舞台剧搬上了荧幕,黄渤、姜武和陈佩斯稳得很
  • 大佛普拉斯:不太喜欢这种风格
  • 柴静专访赖恩典:“抗战老兵经历无数恶战,却一个字也不敢讲”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无数中国青年浴血而战换来的胜利。然而,许多亲历者在数十年里曾无法开口讲述,甚至被历史抹去。本期节目柴静访谈独立摄影师赖恩典,他用15年时间记录了170位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身为中国人,:一个民族应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弟,一个国家如何面对历史的真实。

本周播客

本周好像没咋听播客。

本周文章

分享我个人高效的学习方法

硬啃学习法:很多大部头的书,比如经济学,历史,科幻的书,要耗费数月才能看完。我的方法就是随时丢沙发上,回家没事就翻几页,持续啃,往往这些大部头的书看完后,你会感受到书中的脉络和规律,看完后会具备更大的视野和认知提升。大部头的书千万不要像找宝藏那样着急的寻宝,这些书的知识在背后,在作者庞大的叙事故事中领悟
实践学习法:很多很有深度的书往往都很薄,比如传习录,心理学的书。这些书的内容太过于深刻,读快了肯定不懂,而且要结合实践才能明白。比如我头两年在深圳跑硬件的时候,每天晚上 12 点回到酒店都看一页传习录再睡觉,白天开车的时候反复思考和实践。最后在实践中才知道知行合一道理很容易懂,难的是要在事情中磨,入世磨才知道自己学会没学会,沉没沉住气
链式学习法:很多传记类的书,比如查理芒格的书,分享人生经验,非常睿智。一旦作者在书中分享什么书,肯定就有用,我都会随手记录方便以后阅读,这些顺藤摸瓜的资料,你不读书是不会知道的,都是我的隐形财富
分享学习法:一些技术类的书,讲的非常好,看完就醍醐灌顶。这类书,我通常是通过博客或者事例的方式记录下来分享给别人。分享给别人的过程中会反复梳理修辞和逻辑,怕别人看不懂。而这个过程往往让我自己深刻的学习了第二遍,第一遍学习懂了 50%,第二遍教人过程是融会贯通 120%。所以,我经常和朋友说,不要把知识捂着,分享有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类比学习法:有时候你在某个领域做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借鉴的地方。这时候就要跨学科的去思考,因为答案往往在于别的学科。

个人实践来说,首先要清楚学习的目的或效用,只是短期快速学习用于工作,AI 驱动结合目标方向的一些关键书籍,并快速试错实践,就够了;如果是需要深入的一些领域,且长期持续有用的,需要想清楚学习路径和框架,要读领域相关的一些重点书籍,并不断总结和分享,持续实践。

放一篇新闻报道,标题就不放了
老罗和西贝的就是否是预制菜的舆论大战,本周吸引了足够的流量,支持老罗的主张,预制菜本身没错,消费者需要的是知情权,国家需要给出国家标准规范行业。

标签: none

评论已关闭